

事情是从一个平常的部门群消息开始的。
那天,我们总监在群里发了条消息,说他新买了辆车,打算把开了三年的奔驰C级出手,内部价30万,有兴趣的同事可以考虑。
据我了解,这车当年新落地大概50多万,但现在二手市场行情也就23万左右。这个价格我私下查过几次,基本没啥悬念。

小王平时就有换车的想法,看到消息后直接找到总监,开门见山地说了句实话:按照现在二手车市场行情,20万是个合理价位。
就这么一句话,总监的脸色立马变了。
你觉得我这车就只值20万?保养得这么好,公里数也不多...
气氛一下子变得特别尴尬,办公室里突然安静得只能听见空调运转的声音。
最后这车以25万成交给了老张。表面上看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,可故事远没有结束。
从那以后,小王在公司的日子明显不好过了。开会时总监不再点他发言,之前承诺的重要项目也被悄悄转给了别人。曾经的优秀员工,现在像是被打入了冷宫。
有一天午休,老张找到小王,语重心长地说:兄弟,你这次真是太实在了。领导的东西,该给面子的时候还是得给啊。就算不买,也不能说得那么直白呀。
听完这话,我不禁想起去年隔壁部门的一个教训。一个主管结婚,下属没按行情给红包,结果后来工作总是不顺,连年终评级也莫名其妙地差了一截。
咱们常说要靠实力说话,但职场中,情商有时候比能力更要紧。天津人常说: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,这话虽然听着有点憋屈,但确实有它的道理。
不是说要你刻意去拍马屁,而是要懂得察言观色。就像这次的事,如果小王不想买那车,完全可以找个别的理由婉拒,而不是直接说价格的事。
我最近资金周转有点困难、正考虑买套房子,手头紧...随便哪个理由,都比直接讨价还价要好得多。
现在的职场就是这样微妙,你可以不买领导的二手车,但绝对不能让领导觉得你在质疑他的判断;你可以不参加领导的饭局,但要找个听起来合情合理的借口。
这些都是职场中的潜规则,看起来是小事,却会悄无声息地影响你的职业发展。
我认识一个特别聪明的同事,技术能力一般,但就是会来事。领导生日他能提前一周就开始张罗,年会上也总能活跃气氛。表面上看他只是人缘好,但升职的时候,他总能领先那些只会闷头干活的技术大牛。
所以我现在特别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了。在职场中,往往不是你做的对不对的问题,而是你做事的方式是否得体。
就像小王这次的事,如果他换个说法,现在可能还是总监眼中的好下属。可惜现在看来,那5万的差价,很可能会影响他未来几年的发展轨迹。这代价,确实大得有点离谱。
最近听朋友说,小王已经在悄悄投简历了。这大概就是职场的现实吧,一时的直率换来的可能是长久的不便。
职场如战场,不懂规则的人总是先出局。你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。
各位老板打工人们,你们觉得这事谁对谁错?如果是你,会怎么处理这种情况?